10/23/2010(星期六)去萬華區拜訪親戚,經過一處地區,竟有古樸的木門與木牆。正當我納悶這是何處時,看到巷子內人聲鼎沸,巷子外立了一個牌子,寫著「剝皮寮老街」,好奇特的地名呀!

剝皮寮老街

下午17:00多,回程再度經過剝皮寮,似乎參觀時間還沒截止,便繞了進去。

剝皮寮老街 (1)

剝皮寮老街 (7)

剝皮寮老街 (8)

原來,萬華是台北市最早開發的地方,是臺北市今日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清代中期,剝皮寮街稱為福地藔街,街尾為艋舺的營盤所在,因此福地藔街因連結了營盤與艋舺市街的道路,在時空背景上有其獨特性。這一次作為台北市慶祝設市90週年,展覽中詳細描繪了整個市容的變化及行政的變遷。

剝皮寮老街 (4)

剝皮寮老街 (15)

我是從康定路進去的,因此逛了一邊老街之後,才到「入口」。入口廣場牆上說明了「剝皮寮」名字由來的猜測,不管是因為日文還是因為剝獸皮,光是聽到「剝皮寮」就已經讓人印象深刻了。

剝皮寮老街 (10)

剝皮寮老街 (9)

本來只想匆匆繞一圈就走,但是相機拿出來之後,我告訴自己:「快速照完相就走。」接著發現有紀念章可以蓋,便進入每一間屋社參觀,尋找印章的蹤跡。等到進入「入口廣場」旁的遊客中心時,知道共有13個紀念章,便趕快對一下我蓋了哪幾個,發誓一定要把13個章都蓋完才走…..因此,逛到天黑才離開。

剝皮寮老街紀念章 (1)

遊客中心的服務櫃檯人員真的非常親切,看到我用自己的印章收集簿蓋章,便拿了簡介和DIY手工書給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手工書背面有萬華古地圖,很多人捨不得割開。對地圖非常癡迷的我,當然也不會這樣做,我眼睛盯著地圖,口裡回答:「我當然也不會將它割開。」

我跑到櫃檯一邊,蹲在桌子旁,翻開我的印章收集簿,對照簡介上的13個蓋印章地點,想要確認我到底蓋了哪些。我的「認真」一定「感動」了她,她偷偷拿出了一個像護身符(但是很大喔)的袋子,說是特別要給我的。我喜出望外,連忙跟她說聲謝謝。

「但是裡面是English Version.」

「That’s OK.」我也很自然的用英文回答。

再度跟她道謝之後,正要走出遊客中心,她又追出來,拿了一份英文簡介給我。

ㄟ!我看起來不像華僑吧?!

在回家的高鐵上,我拿出護身符和所有的簡介出來看,哇,真是詳細的簡介!將來拜訪親戚時,可以到處逛一逛了。

走出遊客中心,我繼續逛靠近廣州街的那一半老街。我雖然也拿了一張許願卡,但我決定把它留下來做紀念,因此並沒有寫下願望,丟入聚寶盆中。

剝皮寮老街 (2)

剝皮寮老街 (3)

遊客中心旁邊那一間是電影「艋舺」的場景,我有很用力的回想,到底是哪一幕?我需要重看一次。

剝皮寮老街 (12)

剝皮寮老街 (11)

老街的每一間房子都是一個展場,都設有一個主題。有些行業如麵攤、藥房等,我小時後都還見過。年代更久遠的巨形相機、三輪車等,還是曾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雖然會激起一絲懷舊之情,但是我還是想著要趕回南投,因此趕快蓋完章,就離開了。

剝皮寮老街 (5)

回家後當然看到了「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網頁中有詳細的介紹,昨天真的是走馬看花,下次可以找個白天過去好好看一下。     剝皮寮老街 (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