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09(星期一)
終於要體驗京都的地下鐵了!
要在古都地下動工程,是多麼嚇人的事!萬一把千年古蹟震壞了,是會引起全世界的憤怒的。因此,京都只有象徵性的兩條地下鐵—烏丸線與東西線,而且耗時之久,讓人難以想像。烏丸線自1974年開工,1981年北大路站與京都站之間首先通車,一直到1997年才完成烏丸線全線。而東西線最早運轉的是1997年的醍醐站~二条站之間,2008年才延長到太秦天神川站。
第一次來京都時完全使用巴士當交通工具,這一次交通工具就將地下鐵與JR安排下去,較為多元,但是仍沒使用其他私鐵。
到了寬廣的京都車站,找到搭地下鐵的樓層,卻找不到賣票的地方。好不容易看到地下鐵出入口,有一個小小的站務亭,卻沒有人在裡面。那時已經接近7:50了,上班的人潮一波波。我們按下站務亭的通話麥克風,卻礙於日文程度無法溝通,只好放棄。
再往前走走看吧!終於看到自動售票機。在日本,車票、門票、飲料、香菸、冰淇淋、算命籤、食堂餐券等,幾乎都是用自動販賣機,省人力又方便。
順利買到地下鐵一日券(¥600)之後,我們於7:59搭上烏丸線,再轉東西線到醍醐站,從當天最遠的景點—醍醐寺開始玩起。
當天的行程是搭地下鐵玩醍醐寺(醍醐站)、醍醐寺(蹴上站)與東本願寺(京都站)。原先還安排了陶板名畫公園(北山站),因為時間不夠而放棄。
要從南禪寺到東本願寺時,需要在「烏丸御池站」換車。地下鐵列車一到,我們就跳上車,剛好坐在第一節車廂,而且是司機後方,更巧的是我們三個人都面向前,可以看到司機的背影。我一上車就閉目養神,沒注意到地鐵在某一站停了很久,但是聽到很長的廣播。S則張大眼睛,看著司機站起來面對車廂一直講話。因為聽不懂,也沒反應。後來是覺得司機先生為什麼講那麼久,便轉頭看看一旁日文程度最好的M。她們兩人向後一看,發現後面的車廂都空了,所有的人都已經下車站在月台上!連忙叫我趕快下車。
原來那班地鐵只到「烏丸御池」的前一站「京都市役所前」。
這一偶發事件又讓我們笑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