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09(星期一)

京都南禪寺 (2).JPG 

京都南禪寺 (58).JPG     

http://www.nanzen.com/

從地下鐵到蹴上站到南禪寺,需要走一段距離。在熾熱的艷陽下行走,我立刻汗流浹背。好不容易進入南禪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22公尺高、巍峨的的三門。三門是指空門、無相門和無願門,表示佛教修行的三種解脫,有時被寫成山門。

京都南禪寺 (3).JPG   

號稱「京都三門」的南禪寺、知恩院與東本願寺的三門中,南禪寺的三門有「天下龍門」 的美稱,完全是禪宗三門的建築風格。三門的主要建築物是一座二層樓建築,門上木樓名為「五鳳樓」,前後兩排共有十二根巨柱,雙重三扇大門,氣象莊嚴,1628年完工,內有佛像、羅漢及名師壁畫。石川五右衛門曾在此留下「絶景かな、絶景かな、春の眺めは値千金とは小せえ、ちいせえ」的讚嘆語,只不過我們放棄了購票上去參觀的機會。

南禪寺全名是「太平興國南禪寺」,是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位居「京都五山」 之上,在日本禪寺中居於最高的地位。京都五山是指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和萬壽寺。為什麼南禪寺位居五山之上呢?南禪寺原本是五山之首,後來足利義滿將自己修建的相國寺插隊卡位在第二位,將原來第二的天龍寺置頂,南禪寺只好被頂出表外,成了五山之上的上位。第一次到京都已經拜訪過東福寺,這一趟則拜訪了南禪寺、天龍寺和建仁寺。  

南禪寺首建於1264年,當時為龜山天皇在禪林寺設離宮,到1291年將離宮的下宮蓋為寺院,即南禪寺。

走過三門,經過一間大堂,即可看到南禪寺中有名的「水路閣疏水道」,這是水利計畫琵琶湖疏水道的一部分,水路閣原為振興京都欲和東京分庭抗禮所建,由紅磚砌成的拱橋,顯得古樸有味。我們在參觀過南禪院之後,沿著拱橋旁的上坡路走,看到了疏水道。

 京都南禪寺 (9).JPG    

 京都南禪寺 (13).JPG 

今年年初剛好到后里泰安舊火車站,參觀了火車站後面后里圳渡槽,也就是水橋,功能和南禪寺的水路閣疏水道一樣,只不過水路閣是大型、歐式的拱橋建築,后里圳只是一個座小小的泥橋。

水路閣除了橋墩為拱型之外,橋欄杆的牆面上用磚塊堆成拱門狀,每一座橋墩下還開了一扇拱門,因此可以照出美麗的照片。想必當初興建時阻力應該不小,然而水路閣在一百年後反而成為膾炙人口的景點,而且大家一致認為水路閣「融入」南禪寺之中,一點兒都不突兀。

京都南禪寺 (11).JPG   

穿過水路閣,爬上階梯,買了¥300的門票,就可參觀南禪院 – 鎌倉時期代表的池泉迴遊式庭園。南禪院庭園小小的,入口真的很不起眼,但是和天龍寺庭園、苔寺庭園被指定為京都三大名勝庭園。一入內便見到敕勒門,轉頭便見下池– 心字池。心字池內有心字島,為以心傳心之意。有一條步道及小橋將上池 – 曹源池與下池 – 心字池隔開。曹源乃指曹溪,為六祖慧能居所,亦指大興佛法之發源地。曹源池形狀似「龍」,中央有蓬萊島。兩座池皆非常小巧,上面種滿了樹木,曹源池一角有假山與飛瀑。

京都南禪寺 (15).JPG       

京都南禪寺 (16).JPG 

京都南禪寺 (17).JPG 

京都南禪寺 (19).JPG 

京都南禪寺 (23).JPG 

接著又花了¥500參觀國寶大方丈庭園,是江戶初期的枯山水庭園代表作。由白砂畫出波紋象徵海,岩石和花草象徵人間天堂。除了方丈庭園外,上有如心庭、六道庭、還源庭、華嚴庭、龍吟庭等,每一座庭園皆有特色,由長廊連貫起來。

京都南禪寺 (35).JPG     

京都南禪寺 (36).JPG 

京都南禪寺 (44).JPG 

京都南禪寺 (40).JPG 

京都南禪寺 (41).JPG     

京都南禪寺 (46).JPG 

京都南禪寺 (48).JPG 

京都南禪寺 (52).JPG

京都南禪寺 (55).JPG  

從方丈庭園出來,我們依依不捨離開南禪寺。要去搭地下鐵,還要走上一段長長的路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 的頭像
    Amy

    World of Amy Li at Pixnet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