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礦產資源豐富,煤、螢石(Fluorite,又稱氟石,適合做光學元件)、鎢、金、鐵、錫等蘊藏量大。銅、鉬礦儲存量更居亞洲之首。
工業以肉、乳、皮革等畜產品加工業為主;木材加工、電力、紡織、縫紉和採礦業也具一定規模。森林覆蓋率為8.2%。畜牧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主要飼養羊、牛、馬、駱駝。農業以種植麥類、蔬菜、薯類和飼料作物為主。庫蘇古爾湖盛產魚類。
哈爾和林古都、庫蘇古爾湖和阿爾泰狩獵區等是著名旅遊點。
蒙古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主要出口畜產品,進口機器設備、燃料、工業原料和生活日用品等。蒙古國的石油產品進口80%以上來自俄國。
在蒙古投資和幫助蒙古建設的國家多為其周邊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俄國等。而人民幣在蒙古國被普遍使用。
貨幣:
蒙古貨幣為圖格里克(Tugric, Tagrik,簡寫₮)。各主要貨幣,包括人民幣,皆可在蒙古自由兌換,匯率隨市場供求而浮動。以100或50元美鈔可換到較好的匯率。許多地方都可以收信用卡、美金、人民幣了。
生活提示:
1. 電壓:220伏特,50HZ。電器採用圓形雙孔插座。
2. 時差:屬於中原標準時間(the Central Standard Time Zone),時區與台灣相同(GMT+8)無時差。原本蒙古會實行夏令時間,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週末起至9月最後一個週末止,比台北快1小時。但從兩年前起已經取消夏令時間了。
3. 小費:餐廳及司機均無收取小費的習慣,但旅館的行李服務及房間清潔須付1000₮ 或1美元小費。
4. 電話:蒙古國電話區號為976,烏蘭巴托區號為11。由蒙古撥出國際電話應先撥001,然後再撥受話國之國家代碼、區域碼及電話號碼。國人赴蒙古洽商可攜帶雙頻手機,使用當地易付卡。但僅限在各大城市可以收到手機訊號,離開城市的大草原區域,經常收不到手機的訊號。
5. 由於蒙古平均海拔在1,600公尺左右,紫外線強,最好帶高倍防曬乳液。
6. 旅遊須注意安全,不宜前往人煙稀少處。晚間如必須外出需有翻譯人員陪同。
7. 尊重蒙古族風俗:
蒙古人特別崇敬水,不能向河裏扔髒東西。
送禮物時忌送帽子,因為帽子的口朝下,送人會損壞別人運氣。
遞物品時以雙手接遞為敬,也可用右手接,不能只用左手接遞。
小孩的額頭是天靈蓋的位置,代表著個人的智慧與健康,不要去摸小孩的頭部。
飲食:
蒙古國蔬菜少且貴,以肉食為主。在蒙古,可口可樂比水便宜,羊肉比蔬菜便宜,淨瘦肉比夾心肉便宜。
餐飲種類較為單調,蒙古餐館帶有西餐的風格。蒙古的餐飲分為白食和黑食,白食即奶食,黑食即為肉食。
乳製品非常豐富,奶品、優酪乳、乳酪和凝乳組成各種白色食物,因此白色被遊牧人民認為是運氣的顏色。
「酸奶」是成吉思汗時代發明的乳品,也就是現代於全球風行的優酪乳,當年成吉思汗就靠著優酪乳跟蒙古馬打遍大江南北。
蒙古人認為非肉食者是不能生存的,因此佛教徒也吃肉。宰殺牛羊後,幾乎所有的部位和臟器清潔整理後,即可烹飪出各式各樣的美食料理。
蒙古牧區每逢星期日不殺羊,因是靠牲畜生存,一直在殺生和狩獵,生活中充滿血腥殺氣。所以,星期日不殺生,給牲畜一個安寧的日子。有些地區太陽西下後也不殺羊,這些習俗隨著地區的不同習慣也有不同。
夏季動物比較消瘦,牧民較少在此時屠殺動物。七、八月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遊牧民族飼養許多馬,除了當代步工具外,馬奶也是牧民食物的來源。擠馬奶時先把小馬拉去吃母馬奶,然後再把小馬拉開,改由牧民用手把馬奶擠出來。但是小馬仍需站在母馬旁,讓母馬有仍在餵奶的錯覺。
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蒙古人釀製馬奶酒的手藝日益精湛完善。馬奶酒性慍,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忽必烈還常拿它犒賞功臣。
「埃勒克」馬奶酒,酒精含量大約3%。將牛奶蒸餾加工成的「西密埃勒赫」奶酒,酒精含量大約12%。
蒙古茶食世界知名,各地奶茶味道都不一樣。東部茶葉放的少,不放鹽,奶茶清淡適中,因為「喝這樣的奶茶不渴」。西部的奶茶,牛奶和茶葉放得多,有加鹽,所以奶茶色重味濃。再配上奶皮子,奶幹,還有特製的炒麵,香濃可口,因為西部蒙古人認為「喝茶就得喝濃香的茶,要不然還不如喝涼水」”。
蒙古的小飯店叫館子,同漢語叫法。許多菜名叫法也與中國相同,如白菜,鹹菜,幹餅,包子,饅頭,醋等等直接按照中文稱呼就可以,蒙古人通常能聽懂。
小飯館最常見的食品是奶茶、包子、炒麵、炒餅和麵條。具特定條件的飯館才可賣酒。包子幾乎全是肉餡,配有少量的洋蔥。羊肉麵條使用清水羊肉湯下麵條,放點鹽和蔥,沒有其他調料,味道鮮美自然,十分可口。
在蒙古看到byy3,就知道是包子店。蒙文中y就是英文的u,而3就是英文的z,所以byy3就是buuz,唸起來就包子。
蒙古最具有代表的傳統佳餚是名為「皓勒皓客」的烤肉,其做法是將石頭燒紅後,放入鋁合金罐中將羊肉烤熟,只放水、鹽、土豆、洋蔥和胡蘿蔔,味道很道地。
「包得克」是將剛獵殺的旱獺從頸部將內臟掏空,把燒紅的岩石放入皮囊內,隨後將脖子處縫合,整隻至火中燒烤,待毛全部燒焦後便可食用。
「成吉思汗鐵板燒」據說是成吉思汗發明的,把圓鍋扣在碳火盆上,上面貼薄肉片燒烤,蘸芝麻調味料一起吃。
Tourist Season 觀光季節:
蒙古氣候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旅遊季節從4月至10月,夏季(7~8月)是旅行的佳季。
*春季:(3~5月初)飄雪、風沙的日子較多,時常驟冷驟熱,氣候變化無常。
*夏季:(6~8月)風和日麗、旅行的佳季,早晚溫差大。
*秋季:(9~10月)秋高氣爽,氣候穩定,但天氣逐漸變冷。
*冬季:(11~2月)銀裝素裹,最冷時氣溫達攝氏零下40度左右。
月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月均溫(℃) |
-24.8 |
-17.7 |
-9.6 |
-9.6 |
9.6 |
15.6 |
18 |
16 |
7.0 |
-1.4 |
-14.6 |
-23.9 |
夏季早晚溫差大,白天突來的降雨會使天氣變涼,雨天亦較多,須帶雨具和保暖衣物。服裝以容易穿脫的洋蔥式穿法最適合。晴天時應帶遮陽物。天氣乾燥,所以要帶足保濕品。
在蒙古旅遊絕對有機會騎馬。在騎馬時不要穿涼鞋、拖鞋,以保護您的腳部。女子最好不要穿短裙。
蒙古為一安全的國家,惟近年貧富懸殊,扒竊搶奪案件與日遽增,旅遊須注意安全。
特產:
喀什米爾毛衣:蒙古的山羊絨產量佔世界總產量21%,僅次於中國的67%,排名第二位。蒙古最悠久也是最大的Cashmere生產商家叫「戈壁Gobi」。
羊、牛、馬和駱駝等皮或毛製品、皮拖鞋、皮雕、保暖羊毛鞋子。
成吉思汗烈酒VODKA,酒精含量40%(US$5)。
蒙古CD:國內製約US$5,國外製約US$15。傳統的喉咪(Khomni)等音樂則多為國外錄製,售價高昂。
馬頭琴:是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漢語俗稱胡琴、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音色柔和、渾濃、淳美、深沉,具濃郁的草原特色,是蒙古國民眾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
節慶:
春節(白月--qagan sar):蒙古曆1/1,以前稱為「牧民節」,只在牧區慶祝。
國慶日(那達慕):7/11。
四季節(白群節qagan surug in horim):蒙古曆3/21,用九十九匹白馬的奶祭蒼生天。
韁節(淖格圖、西日荷節nogtu xirhe in horim):蒙古曆9月。蒙古3月份開始擠馬,抓馬駒,9月份放馬駒。
夏之湖節(zun nu nuur in horim):蒙古曆5月。
特斯瑪節(tessem talbihui in horim):蒙古曆11/3,加工皮條。
黑蘇力德節(hara suld in tahilga):12年輪回一次。
火節(gal in tahilga):蒙古曆12/23~12/24,用羊胸祭奠火神。
那達慕(Наадам , Naadam):
「那達慕」是蒙古族最盛大的傳統活動,起源於13世紀,「那達慕」蒙語意為「娛樂」,主要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和賽駱駝,後來又加上套馬、賽布魯(投擲)、拔河、文物展、電影放映、及物質交流等項目。騎馬摔跤是生活常態,射箭打獵是生活技能,充沛的體力是遊牧民族(元、清)統治中國的基礎。
1912年後,那達慕開始於國慶日(7/11)在烏蘭巴托附近的博格達山山腳舉行。
那達慕在語意上是指「三個男人的遊戲」,是由角力、射箭、騎馬這三種傳統運動組成的賽事。
由於初夏時,牲畜已被趕到夏季牧場,牲口已經分娩完畢,羊絨也採收銷售完,牧民們可以趁這個時候「休假」一下。在競賽進行的同時,也會順便挑選一下戰爭需要的神射手。
活動開始,人們先拿著代表祖先精神的大纛(ㄉㄠˋ,軍旗)-成吉思汗旗,共9枝,由馬尾製成-穿越各個街頭遊行,再前往體育場。開幕儀式約在11:00進行,由官員演講並給予祝福。
摔跤:也叫蒙古式角力。摔跤手穿著多層帆布或牛皮製成的坎肩,上綴小銅釘的昭達格(zodog),下身著小短褲,腳蹬短統黑皮靴。選手在賽前模仿動物(雄鷹)動作,高唱挑戰歌,向觀眾示意後展開博鬥。摔跤角力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壓等十三個基本技巧演變出一百多個動作。
摔跤採單淘汰制,沒有時間、年齡、體重的限制,只要一方先膝蓋以上的地方著地就算失敗,但不准抱腿、打臉、或背後把人拉倒。
輸者必需從贏者的腋下穿過,表示屈服對方。總決賽冠軍稱為「無敵」,亞軍稱為「老虎」,季軍稱為「大象」。
蒙古女子摔跤是用一條繩索圍成一圈,只要把對方推出圈外或使對方膝蓋以上先著地,就算戰勝者。
賽馬:參賽者頭及腰皆纏彩巾,一字排開,號角一響騎士們飛奔上馬,揚長而去,冠軍者除接受歡呼外,還要聆聽台上朗誦的讚馬詞。賽馬是孩子們大展身手的項目,騎士年齡從2~13歲,因為目的是選「冠軍馬」而非「冠軍騎士」。主辦單位會在冠軍馬頭上和臀上灑奶酒,並終身享有「寶駒」美名。
射箭:分固定靶和活動靶。固定靶賽中,參賽者身穿傳統服裝,四人一組每人一箭,採輪流式,直到每人射完10次為止,距離約50公尺。7~8個裁判站在終點計分,裁判前方地上紅色標誌就是目標。
交通:
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鐵路總長1,810公里,擔負著全國貨運量的3/4和客運量的1/3。公路總長約49,250公里。機場44座。河運航道580公里。
簽證:
2003年2月17日蒙古已於台灣設立代表處,首任代表係BATMUNKH先生。該處並已開始核發赴蒙古簽證,國人赴蒙古前應事先向該處或蒙古駐外使領館辦妥簽證。
地址:台北市基隆路一段三百卅三號國貿大樓十一樓1112室
電話02-27229740 02-27229740
傳真02-27229745 02-27229745
每位旅客入境蒙古時必需填報「入境關稅單」,且必須須保留到出境時交還,出境時須繳機場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1. Uvs Nuur Basin 烏布蘇盆地(自然遺產)
2. Orkhon Valley Cultural Landscape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文化遺產)
3. Petroglyphic Complexes of the Mongolian Altai阿爾泰山脈的石刻群(文化遺產)
與蒙古相關之名人:
請查閱維基百科和Yahoo知識:
1. 鐵木真Temujin(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1162 ~ 1227)
2. 忽必烈Kublai (1215 ~ 1294)
3. 扎納巴察爾、札那巴札爾(1635 ~ 1723,蒙古語:Занабазар,Zanabazar)
4.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