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条城建於公元1603年,以街道名稱命名,是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所興建,做為自己和後代將軍到京都拜訪天皇時的寓所,也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周圍建有護城河和城牆,二条城內的本丸御殿周圍還有另一道護城河,非常堅固。1867年日本幕府政治結束後,幕府將軍搬出二条城。1939年天皇將二条城賜給京都市政府,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參觀。於1994年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条城正門稱為東大手門,木造結構。由唐門進入之後,便可以看到二之丸御殿和二之丸庭園入口。參觀二之丸御殿需要脫鞋,而且禁止攝影,我們跟著大群觀光客進入。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条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御殿有黑書院、白書院等6棟建築,共33個房間,從東南往西北方向呈斜線排列,建築很有特色,是桃山時代武家式書院。殿內牆壁和拉門上畫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
二之丸御殿內名為「鶯聲地板」的走廊,人踩在地板上面,就會牽動木板下類似釘子的機關,便發出像黃鶯鳴叫的聲音,是幕府統治者為防刺客、保全自身安全而設的報警機關。其實,踩上去就像年久失修的木地板一樣,唧嘎唧嘎響,能命名為「鶯聲地板」,實在是太羅曼蒂克了!
這是第一次去京都,行前幾乎只看介紹景點的旅遊書,再加上對日本歷史不熟,因此對二条城沒有什麼特殊感覺。2009年第二次再度造訪之前,剛好看了大河劇「篤姬」,又看了許多介紹日本歷史風土的書,才對日本稍有了解。即使篤姬的劇情多發生在江戶(東京),但是在京都的二条城是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舉行「大政奉還」儀式的地點,如果是2009年才去二条城,感覺應該更不一樣。而看篤姬時,我一直是以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來想像篤姬深居的大奧。
二之丸庭園是依傳統造園方式建成,水池中央有蓬萊島,左右二邊有鶴島與龜島,鶴、龜象徵長壽。池內有睡蓮,尚未開花。庭園內花木扶疏,倉勁的松樹矗立其中,讓小巧的庭園顯得很有朝氣。在一片生氣盎然的景色之中,點綴了一些粉紅色,是盛開的杜鵑打破了一片翠綠。
通過城內護城河,進入本丸,就是本丸御殿和本丸庭園。原先的本丸已被燒毀,現在的本丸是1893~1894年由京都御所的舊桂宮御殿移過來的。而本丸庭園是一大片草地上種了一些灌木與喬木,並無水景,看起來視野較寬闊。
爬上高高的階梯,登上天守閣遺跡,可俯瞰整個本丸內城和護城河。原先這裡有一座五層的天守閣,但因遭雷擊而燒毀,現在只剩一片平台。
走下天守閣遺跡,來到從日本各地收集奇石的清流園。清流園建於1965年,佔地約5千坪,有逾千個奇石擺飾其中,展現壯麗與風雅的特色。只是當時有點累了,沒有好好欣賞,便匆匆離開去吃午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