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御苑.JPG 

京都御苑 (3).JPG   

再度走回梨木神社,進入京都御苑。

京都御苑位於京都市中心,御苑裡的京都御所是從1331年以來到明治時代天皇的住所。隨著皇室東遷,1878年開放之後,這裡變為京都市民日常休息散步的好場所,但京都御所和仙洞御所必須申請才能參觀。御苑面積約65公頃,以碎石子鋪路,兩旁有許多綠地與茂密的樹木。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廬山寺 (3).JPG    

 京都廬山寺 (4).JPG 

廬山寺和梨木神社只隔了一條馬路,因此我們決定造訪這個和「源氏物語」有關係的寺廟。

 京都廬山寺 (1).JPG 

第一次讀源氏物語是在大學時代,當時是看林文月女士翻譯的版本。這一次到京都之前,我又到圖書館借了豐子愷先生的翻譯版本,共上中下三冊,只看完一冊半。裡面的人物實在太多了,常常要努力回想這位人物何時出場過,或翻到前面看看這是何人。源氏大君的愛情史真是錯綜複雜,難得的是他可以將每一位女士都安撫的不錯。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nashinoki.jp/

 梨木神社.JPG    

梨木神社 (1).JPG 

休息一夜,我們準備前往梨木神社與京都御苑。在七條通上竟然找不到站牌,只好走到京都車站搭車。後來才知道站牌是在河原通上。

梨木神社別名萩の宮,是京都御所邊的一個小神社,建於明治18年,主要祭祀明治維新保皇派的功臣三条實萬和三条實美父子。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平安神宮 (2).JPG   

http://www.heianjingu.or.jp/

依依不捨離開真如堂後,我們改變計畫,不去醍醐寺,而是平安神宮,因為同住K’s House的台灣人推薦這個景點。

一下巴士,就看到極大的紅色大鳥居!

不會吧!難道是水泥蓋的嗎?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真如堂 (5).JPG   

http://shin-nyo-do.jp/

「好棒的地方啊!」

我們三人盤腿坐在真如堂的榻榻米上,望著「涅槃の庭」,不約而同的發出了讚嘆聲。真想一直坐在那裡!

我們從哲學之道的岔路(法然院前面那一條)往西走,穿過哲學之道與大馬路白川通,再向一位老婆婆問路,走上一條人煙稀少的「產業道路」,再爬上許多階的階梯,從後門進入真如堂。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路過安樂寺與靈鑑寺,都沒有進去。

安樂寺是法然上人的弟子住蓮房和安樂房的念佛道場,但他兩人的下場並不好。因為後鳥羽上皇的兩位妃子在此出家,上皇一怒就賜死了住蓮房和安樂房。江戶幕府時代為了追念住蓮房和安樂房,就蓋了安樂寺,兩名妃子的墓也在其內。

京都安樂寺.JPG   

靈鑑寺建立於西元1654,後水尾天皇之女 – 浄法身院宮 – 出家之處,明治維新時尚有數位皇女皇孫入寺,故世稱「靈鑑寺尼門跡」,又別名「谷之御所」。

靈鑑寺.JPG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honen-in.jp/

 京都法然院 (1).JPG      

法然院建於西元1680年,是為了紀念日本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法然上人所建的,包括本堂和庭園。本堂供奉阿彌陀佛如來,庭園則是屬於池泉回遊式。

京都法然院 (5).JPG 

在綠蔭中抵達「不許葷辛酒肉入山門」的法然院,茅屋頂的山門入口,讓我懷疑:「這是一間廟嗎?」一入內便看見左右兩側各有一座模擬清靜之水的白砂壇,上面只勾畫出水波的圖案。法然院春天以椿花聞名,秋天亦可賞楓,因此,在一些部落格的照片集中可看到白砂壇上面畫出椿花或楓葉的圖案,非常特別,只可惜我無緣一睹。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哲學之道.JPG 京都哲學之道 (1).JPG  京都哲學之道 (1).JPG    

「哲學之道」是從銀閣寺到若王子神社、傍著琵琶湖疏水分流渠的散步小徑,長約2公里。由於日本的哲學家西田幾太郎經常在此散步沉思,因此稱為哲學之道。春天時櫻花盛開,秋天楓葉火紅,四季皆宜,是「日本之路百選」之一。

 京都哲學之道 (3).JPG 

京都哲學之道 (4).JPG 

京都哲學之道 (7).JPG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清水寺之後,我們搭上公車前往銀閣寺(慈照寺),準備前往哲學之道散步。知道銀閣寺正在整修中,不打算進去,只走過有高高圍牆的表參道,在入口張望了一下。

京都銀閣寺.JPG  

京都銀閣寺 (3).JPG  

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那麼高的椿花(つばき)圍牆!在台灣我們將椿花稱為山茶花,日本卻是將椿花與山茶花(さざんか)區分的很清楚:山茶花在初冬開放,花朵枯萎落下時是一瓣一瓣掉落;椿花在仲冬開放,花朵是整朵掉落。這麼高的圍牆,是要誇耀園藝技術?還是擋住視線呢?

  京都銀閣寺 (2).JPG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八坂塔 (2).JPG 

在八坂通的盡頭,會看到八坂塔。原名法觀寺(法観寺),46公尺高,因為附近大部分都是八坂氏族所居住,所以通稱「八坂の塔」,是東山一帶的象徵。

 京都八坂塔 (1).JPG    

法觀寺相傳是西元592年聖德太子因為受到如意輪觀音的啟示而興建的,在應仁之亂中,法觀寺除五重塔以外,全部成了灰燼。八坂塔是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樣式,塔裡面供奉藥師如來佛。西元1291年遭雷擊,1440年由足利義教將軍(足利義滿的三男)重建。塔中心礎石據說還是飛鳥時代的建材與姿態。

京都八坂塔.JPG

文章標籤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