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18年7月19日(四)
包計程車遊花剌子模金環並前往希瓦(Khiva)花費:USD80
這天要前往希瓦(Khiva),我們跟Jipek Joli Inn買了參觀古花剌子模金環然後前往希瓦的行程。
8:45時,年輕的司機Alik過來接我們,先載我們到The Igor Savitsky Museum。
我們買了參觀兩間美術館的套票,需要寄放背包。才進門沒多久,果然看到前一天告訴我們樓上停電的警衛跟一群人在修理電燈。
室內沒冷氣,非常悶熱。實在是太熱了,我們又跑去行李寄放處領回背包,拿出扇子,一邊搧風,一邊欣賞畫作。
因為看了紀錄片 - The Desert of Forbidden Art,因此我對這間美術館和Igor Vitalevich Savitsky先生稍有了解,非常佩服他的努力。紀錄片上出現的畫作都在第二館。
雖然對美術外行,但是我還是很認真看完兩間美術館的畫作;也因為有參觀動線限制,不能走回頭路。
只有第二館有禮品店,我看上了幾張明信片,所以又跑回第一館拿背包,掏錢過去禮品店買明信片。
我們的努庫斯(Nukus)之旅,就這樣結束了!
坐上在路邊等候的計程車,我們上路了!
這位年輕的帥哥司機Alik很沈默,請他吃糖果都拒絕,不像前一天的阿里來者不拒。連請他播放西班牙神曲Despacito都沒能讓他high起來。
這是有冷氣的計程車,我們的結冰水放在保冷袋內,果然撐得比較久,讓我們一路有冰開水消暑。
一路上都很荒涼,看到沙漠中的火車,還讓我們高興了一下。
沒多久就看到其爾比克(Chilpik)天葬場,像是山丘上圍了圓形小圍牆。
其爾比克天葬場是亞洲碩果僅存的五個天葬台中的一個。天葬的習俗曾經遍佈亞洲各地,為一種神聖的殯葬儀式。
舉行天葬時,送葬者會把遺體安置於天葬台(塔樓或者山巒平台),讓屍首任由鷹、鳥啄食,再撿骨放入甕中。
在祆教,這種天葬台會稱為寂靜塔(Tower of Silence,波斯語Dakhma)
入口有個小弟跟我們要錢,我們沒理他。四周都沒有建築,不知道他是從哪裡跑來的。
我們爬上小山丘,從一個小開口進入圍牆內,一個開闊的平台(雖然地表崎嶇不平)出現在眼前。
站在平台內,發現四周的圍牆其實並不高。我們居高臨下,看到阿姆河(Amu Darya),也看到沙漠中的農地,顯得非常翠綠。
有人在天葬台下方和天葬台內以石頭排字,但是我們無法讀烏茲別克文,因此不知道其意思。
我們繞天葬台一周,平台內只有一三角柱架子,上面綁滿了旗子。
沒多久,另一輛汽車出現,有一家人也爬上天葬台,我們很高興的打招呼並合照。
接下來就是古花剌子模金環之旅。花剌子模(烏茲別克語:Xorazm;俄語:Хорезм)是一個位於中亞西部阿姆河三角洲地區的大型綠洲。Qala(或kala)就是要塞、堡壘的意思,我們將造訪沙漠中的三處要塞遺址。
第二站是Qyzyl Qala遺址,沒想到這個遺址正在「整修」中,不久之後,遊客就可以看到嶄新的堡壘了!
工人很顯然休息中,因此,工作台上沒有人。地上有一個泥漿池,說不定就是製作泥磚的地方呢。
很顯然工作人員需要疊砌很厚的泥磚強,然後在最外面塗上泥漿,讓牆面變平滑。很清楚可以看出泥漿中加了乾草莖段。
即使有一半的外觀已經「修好」,我們還是決定進去堡壘內看一下。
進入堡壘內,仍是廢墟一片,頹圮泥牆上有些孔洞,完全看不出任何名堂。
四周仍有翠綠的農田,畢竟有阿姆河可供灌溉,農業生產仍可進行。
Topral Qala可說是最具可看性的遺址了,因為還可以看到許多「房間」。
但是這些房間都很小耶!習慣鄉下大空間的我,覺得住在裡面應該不太舒服,空間太小了。
我們在艷陽下,把每一道牆都走一次,真是傻瓜。
前往最後一站的路上,竟然出現駱駝。據說Ayaz Qala附近是觀光業做的最好的一處,果然出現生物。
當汽車在一處蒙古包旁邊停下來之後,我們下車,小帥哥司機Alik指著遠方的遺址給我們看。
天啊!Ayaz Qala竟然離「馬路」這麼遠......
而且,這個蒙古包區旁竟然有電線桿,還是電線的盡頭。
天氣真的很熱,我們踩著沙漠中的沙,慢慢走向遺址。
F穿著水陸鞋,滾燙的沙不斷侵入她的鞋內,她一直喊「好燙!好燙!」然後停下來脫鞋、倒沙。倒沙子時更可憐,需要金雞獨立,因為不想將沒穿鞋的那一隻腳站在滾燙的沙地上。
我開玩笑說她的腳在進行熱療,將來絕對不會有香港腳問題。
其實我較有興趣的是地上的植物,已經乾枯,只有一根直挺挺的莖,枯掉的莖很像小時候看過的中空煙草莖。莖頂有圓團狀的花序或果實,很可愛。
但是,此時我的手機竟然出現紅字,告訴我溫度過高!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手機出現這種警訊,因此不敢多照相,怕它中暑身亡。
天氣真的很熱,我把衣物冰涼噴霧劑帶出來了,請F幫我噴一下衣物,效力竟然只持續5秒鐘。
Ayaz Qala真是廢墟中的廢墟,只有幾道土牆。
沒想到我們不是唯一一組艷陽下的傻瓜,不久又有其他遊客來了,他們快速爬上廢墟,看了一下,然後離開。
我們一樣盡職的繞了一圈,走下廢墟,再度穿越滾燙的沙地,回到車邊。
F去借用廁所,我隨口問Alik當時溫度幾度?
"Maybe 46 or 47."
甚麼?47度!難怪那麼熱!難怪沙漠中幾乎只有我們在參觀!
這個地方要收費,我們兩人交了10,000som。因為交了門票費,所以F可以免費用廁所。
完成了熱浪沙漠中的傻瓜任務之後,我們直接到希瓦。
Alik在我們倒希瓦西城門外的停車場,打電話請朋友出來,帶我們進飯店。
我送了一包台灣的茶葉給他,他似乎有點訝異,說了聲謝謝!
Orient Star Hotel就在城牆內,Alik的朋友的任務很快就完成了。
進入房間,冷氣好涼啊!
景點介紹
The Igor Savitsky Museum, Nukus Museum, Savitsky Karakalpakstan Art Museum
http://savitskycollection.org/
地址:127 Razaew (官網:K. Rzaev Street,Nukus, 230100)
電話:+998 61 222 2556
開放時間:9:00-13:00, 14:00-17:00,一-五;10:00-16:00六日
票價:舊館40,000som,舊館+新館60,000som,導覽15,000som,相機票120,000som(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照相)
The Igor Savitsky Museum是收藏二十世紀初期蘇聯前衛派藝術作品第二多的殿堂,僅次於聖彼得堡的Russian Museum。擁有中亞最大的可古發現以及民俗文物。目前只展示收藏品的15%。
2002年對外開放,2017年有新的展示館落成。展覽分為五個藝廊:
1. Uzbek Art of the 1920s and 1930s
2. the 20th-centry Russion Avant-Garde:最著名的收藏
3. the Karakalpakstan contemporaty Art
4. Karakalpak Folk Art:收藏量最大,約有70,000件。含羊毛製帳篷、刺繡等
5. Archaeology and Acient Khorzam:常被忽略,其實可看到花喇子模重要的挖掘物,如雕像、錢幣等。
Igor Vitalevich Savitsky簡介(1915-1984)
Igor Vitalevich Savitsky為俄羅斯人,1915年出生於Kiev,為畫家、考古學家、藝術品與陶器收藏家。原為電工,1950年以考察藝術家的身分跟隨考古隊伍到Karakalpakstan,從此愛上當地。
考古工作結束後,他留在Nukus,開始收藏人類學與考古學相關物件,並向藝術家購買畫作。這些前衛藝術家多受到蘇聯政府的整肅殺害而無法賣出畫作。1966年,因蒐藏品太多,便設立博物館。
The Igor Savitsky Museum參考影片:
https://www.desertofforbiddenart.com/ 紀錄片The Desert of Forbidden Art官方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WeNcR0us PASSION of Igor Savitsky
http://freshonlinemovies.com/watch/the-desert-of-forbidden-art-10007 紀錄片The Desert of Forbidden Art線上看
Chilpik, Shilpik, Chilpik Kala, Shılpıq, Shilpiq Dakhma其爾比克天葬場、其爾比克寂靜塔
http://www.karakalpak.com/ancshilpiq.html
爾比克(Chilpik)天葬場位在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的首府努庫斯(Nukus)往希瓦(Khiva)的路上,阿姆河(Amu Darya)右岸,距Nukus東南方44公里。
建於二-四世紀(公元前一世紀?),當時為祆教寺廟(天葬場?),九-十一世紀時為訊號塔。
在祆教,這種天葬台稱為「寂靜之塔(Tower of Silence,波斯語Dakhma)」。祆教的葬禮儀式被稱為天葬、野葬或鳥葬,教徒相信人骨為善神所造,皮肉為惡神所造,因此死亡後由鳥獸將肉身吃掉,再撿骨放入甕中。
Chilpik Kala被認為是祆教史上第一座寂靜塔。據說瑣羅亞斯德便是在該地區開始撰寫祆教的經文。
Chilpik為環形結構,有圓牆,像圓井一樣,中心設一個環形的平台,放置屍體。Chilpik已停用近數百年,卻成為卡拉卡爾帕克斯坦的重要旅遊境點和文化歷史標誌,Chilpik的圖案,甚至出現在共和國國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