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lica of the Sagrada Familia, La Sagrada Família聖家堂
地址:Carrer de Mallorca, 401, 08013 Barcelona, Spain
電話:34 935 13 20 60
http://www.sagradafamilia.org/en/tickets/ 售票網站https://www.clorian.com/site/SagradaFamilia/
開放時間:四月~九月09:00-20:00
票價:€15,門票+導覽€19.5 (1小時),門票+語音導覽€19.5 (Clorian售票網門票+登塔€19.5)
交通:Metro L2( 線)和L5( 線) Sagrada Família,巴士19, 33, 34, 43, 44, 50, 51, B20 and B24
照相建議:上午東側受難立面,下午西側誕生立面
旅遊日期:2015年7月17日(五)
匆忙地以一個小時的時間參觀完美麗的聖保祿醫院(Hospital de la Santa Creu i de Sant Pau),我們走路過去聖家堂(La Sagrada Família),因為已經買了11:30的門票。
走在路上,只覺得高聳的教堂離我們愈來愈近。更接近時,發現門口人山人海,大家都過來朝聖。
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加泰羅尼亞語:Basílica Expiatòria de la Sagrada Família;西班牙語:Basílica y 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ilia),一般簡稱為聖家堂(La Sagrada Família),由安東尼•高第設計,其高聳與獨特的建築設計,使得該教堂成為巴塞隆納最為人所知的觀光景點。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主要來源靠個人捐款,捐款影響到工程進度,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上唯一還未完工就被列為UNESCO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聖家堂的建築風格屬於巴塞隆納當地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1882年動工時,由Asociacion Josefina y del Templo宗教團體出資,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開始興建。一年後,建築師因設計成本太高,和宗教團體意見不合求去,由年僅31歲的高第接手。
高第接手後,他按照原設計圖建完地下聖壇,然後把整個教堂重新設計,把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高第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這個教堂的設計上,1925年後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直到1926年他遇車禍死亡為止。他一直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去世時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設計稿和模型,但在西班牙內戰時被無政府主義者燒毀,而工程也停頓到1954年才再次動工。有人質疑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長,高第說:「我的客戶並不急」。
聖家堂的設計帶有強烈的自然色彩,以很多動植物的形態為藍本來設計,更以《聖經》中的各個場景在建築中如同圖畫一樣逐幅展現,使每個來訪者都可以讀到一本天主教教義問答書。
這個教堂有東、西、南三個立面:「誕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位於東側)、「受難立面」(Passion façade,位於西側)和「榮耀立面」(Glory façade,位於南側,尚未完工)。每個立面各建有四座鐘塔,分別代表耶穌的十二宗徒。除此之外,建築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馬太、馬可、路加以及約翰,一座代表聖母瑪利亞,一座代表耶穌基督。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於98.4公尺到117公尺,代表福音書作者的四座高塔為120公尺,代表聖母瑪利亞的高塔為120公尺,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則為170公尺。
大部分的設計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聖壇地下室建於1889 - 1892年,「誕生立面」建於1892 - 1930年,高第去世於1926年,「受難立面」建於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於1978 - 2000年,「榮耀立面」還在建造當中,教堂中間的六座高塔還沒開始建造。
從高第以後,現在的建築師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個立面已建好「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誕生立面」的四座鐘塔和「受難立面」的四座鐘塔,還差十座高塔,整個建築完成了將近50%,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進入教堂後,立刻對被開闊高聳的室內空間讚嘆不以。
教堂也有彩繪玻璃,但有些部分因為開窗較大,讓照入室內的光線呈現夢幻般的彩色渲染效果。
雖然仍有點像哥德式設計,但是內部的廊柱搖身一變,成為大樹的枝幹。天花板則像一朵一朵的大型花卉,俯視教堂內的人們。
耶穌與十字架懸吊在中間的半空中,中間有圍起來的一區讓教徒做禮拜用。
天花板與柱子上仍裝飾有像盾牌的徽匾,有許多採光孔,因此室內非常明亮。
我們從受難門(Passion Facade)走出室外,受難門以基督的死亡為題,高第為了表現受難的痛苦,設計了有稜有角的現代線條,雕刻家蘇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第留下的圖稿刻出了由最後的晚餐到基督被釘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走到工作室,工作人員在充滿模型的室內工作。我不懂建築,這些模型看起來很可愛,但是這座教堂結構如此特殊,想必高第先生一定經過各種深思熟慮、設計、實驗、再付諸實行,好厲害!
聖家堂旁邊有一棟小小的建築,很可愛,屋頂呈波浪狀,應該是學校。
室內還有黑板與課桌椅,遊客隨處坐下休息,當然也有人去坐在老師的神聖位置。
因為買了14:15的登塔票,我們去燈塔處報到,搭乘電梯往上。
哇,整個現代的巴塞隆納盡入眼底,當然包括早上才拜訪過的聖保祿醫院。
聖家堂下方有一個水池,據說那裡是照教堂最棒的地方,只是下午嚴重背,我一點都感受不到「最佳地點」的稱譽。
塔上的走道都窄窄的,因此只足夠一人通過。
在高處可以看到塔上的各種裝飾,例如蔬果、鴿子和柏樹等,真有趣。
也可以看到尚未完成的榮耀門(Glory façade)。
也可以看到各種光線開口,增加亮度。
當然塔跟塔之間有天橋,也是很窄。
有時有小陽台,可以擠下三個人,我們當然要拍合照囉!
除了看向室外,也可以看到教堂內部。居高臨下,更顯現出空間之寬廣。
下了高塔之後,我們從「誕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走出聖家堂。「誕生立面」以基督的誕生為題,牆上的雕塑展現了由童貞瑪利亞懷胎到基督長成的故事,因是歡迎慶祝基督誕生,以歡喜愉悅的雕塑為主。此面的雕像與浮雕都較細緻,充滿熱鬧的感覺。
好偉大的建築,雖然不是教徒,但是,進入聖家堂內部,還是被它莊嚴又祥和的氣氛所感動。
這一座教堂還要10年才會完工,屆時可以再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