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011(日)
參觀完the Zekate House之後,我們又找到另一間鄂圖曼建築 – the Kadare House。
走到大門口,我覺得我來到了廢屋,因為大門屋頂搖搖欲墜,用棍子撐住。
8/14/2011(日)
參觀完the Zekate House之後,我們又找到另一間鄂圖曼建築 – the Kadare House。
走到大門口,我覺得我來到了廢屋,因為大門屋頂搖搖欲墜,用棍子撐住。
8/14/2011(日)
http://shtepiaezekateve.com/en_rreth%20nesh.html
在the Square of Çerçiz Topulli(Sheshi Çerçiz Topulli)旁的Relax Hotel喝了飲料、打了小盹之後,我和F決定去參觀傳統的鄂圖曼建築。沿著指標,幾乎到了斜坡頂端,終於來到了建於1811~1812年、著名的the Zekate House。
8/14/2011(日)
Gjirokastra的十九世紀房屋非常特別,雖然可以依設計將房屋區分成幾類,但是這裡的傳統住屋並不彼此相似。許多保存良好的屋舍是建於十九世紀的前30年,例如the Pazari I Vjetër quarter(Old Bazzar)的房子大部份是建於1830年代。
Gjirokastra 的建築受到地形影響,也建在陡峭的山坡上。房子的特色是低樓層的防禦性設計,入口走道窄且窗戶高,這也是為了防禦族間世仇(blood feud,Gjakmarrja)和伊斯坦堡入侵用的塔形建築kullë(kulla,kullë 在土耳其語中是表示塔 tower),尚存500多間。入口的拱門或木門都有雕刻裝飾。一樓通常是儲藏室或飼養家畜之處,有蓄水池可接雨水。屋頂是用木樑支撐的灰石岩片。
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當時大家熱心捐款,南投縣政府和紅十字會為了安置飽受土石流威脅的信義鄉村民,在南投市茄苳腳蓋了118棟永久屋,於100年8月7日落成,鼓勵居民遷村遷居到南投市來。
今天有緣目睹位於五育中學上方的「神木社區」,覺得這裡的「造村計畫」看起來真美,頗有日本風。
話說我這個白痴小姐載著同事,兩人一起來到神木社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淡黃色的社區活動中心。雖不是藍天,但這一棟活動中心非常有設計感,入口處是圓形,以柱子支撐。旁邊的樓梯、電梯空間為正方形,在這背後還有大大的長方形室內空間。
今年的端午節在星期六,因為原本就放假,因此一直忘記今天是端午節。
正因如此,有一個白痴和一個很信任這個白痴的呆瓜,約好今天去文化中心看同學的藝術作品展和畫展。
一大早白痴小姐先去圖書館還書,還打算再多借幾本。
「诶!圖書館沒開?喔,因為端午節放假嘛!」
100學年度第二學期社區大學,在這一週結束了。
按照往例,大家幾乎都在最後一次上課時聚餐。這一次,我們沒有大費周章的請人煮中式料理,而是買了雙餘堂的壽司便當和飲料。另外,有同學大方提供冰涼的銀耳蓮子甜湯和吉利糕,因此,我又吃撐了!
很意外的是我竟然得了服務熱心獎,當然是因為班代和副班代讓賢,獎狀才會花落別家。我其實也沒做什麼事,就是幫忙收錢而已,因此非常意外!
更好玩的是我被老師稱為蟄伏三期的土撥鼠,終於有寫文章發表在部落格了!
8/14/2011(日)
Gjirokastra舊城區的鄂圖曼建築是阿爾巴尼亞最具代表性的風景之一,白牆灰石瓦建築依山而建,櫛比鱗次,照起相來漂亮無比。
但是,走在又陡又峭、已經被磨得光滑無比的圓石街道上,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細看兩旁建於19或20世紀的傳統鄂圖曼建築,有些已經老舊,仍散發出迷人的氣息。
8/14/2011(日)
走出Gjirokastra的城堡(the Citadel),來到舊城區。正中午感覺城內一片沉寂,行走的人不多。好不容易在市政廳和電話公司旁看到幾家小餐廳,我們選的一家坐下來吃午餐。
小餐廳將桌椅放在外面,我點了一堆東西:沙拉、魚和魚湯,吃過飽。雖然這一餐價錢不便宜,到老闆娘竟然送上一盤西瓜,清涼消暑,令我們喜出望外。
8/14/2011(日)
Gjirokastra的城堡(the Citadel,Kalaja e Gjirokastrës)
開放時間:9:00~19:00五月~九月
電話:084-2624 60(Gjirokastra區域碼084)
票價:200 l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