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2009(星期四) 

http://www.kyoto-np.co.jp/kp/koto/gion/gion.php?mode=h

雖然「祇園祭」這三個字耳熟能詳,但是在這一次夏天去京都之前,我對祇園祭是什麼完全沒有概念。電視新聞常常在播一群日本男士身著古裝、扛著神轎的祭典,對我來說,那就是日本祭典。

這一次選擇七月到京都,剛好碰上祇園祭。因為作業早,一開始查旅館訂房資料時,空房很多。沒想到過了一週,7/16與7/17的三人房已經被訂走了。我大驚,立刻下訂,也開始找祇園祭相關資料。

很幸運的,在Yuko小姐的部落格看到詳細介紹:

http://blog.xuite.net/yukochan/200408/6636692?st=c&re=list&p=1&w=83980

讀完Yuko的簡介,再加上壽岳章子女士的「千年繁華」和「千年喜樂」,對祇園祭稍有概念,因此安排了7/16黃昏去參加「宵山」。

祇園祭是京都三大祭(5月葵祭、7月祇園祭、10月時代祭)中最盛大、最熱鬧的祭典。起源於西元869年平安時代,日本發生瘟疫,造成許多人喪命。為求消災解厄,在八坂神社舉行御靈會。當時日本分為66個小藩國,這66個藩國便各造一輛鉾車,送至京都的神泉苑祈求驅散瘟神。

一開始祇園御靈會初期只在有疫情時才會舉行,直到西元970後,才變成固定的民俗節日,並一直持續到現在。京都各町區都有華麗的山車或鉾車,內部及外觀都製作的相當精緻且富麗堂皇,山鉾(やまほこ)更代表各區町的財富、美感、傳統與團結。每年祇園祭時,各町區將山鉾自倉庫內取出組裝,巡行結束後拆掉再放回倉庫。

「鉾」體型極大,通常重達12噸,高約25公尺,在巡行時約需30~40人「曳子」才能運行。「山」較鉾小許多,通常1.2~1.6噸,高度約15公尺,需14~24人才能運行。

 祇園祭宵山 (8).JPG     

祇園祭宵山 (9).JPG 

祇園祭宵山 (4).JPG 

7/16日自知恩院回到K’s House之後,我們換到四人房,稍作歇息,便再度騎上腳踏車到四条通。因為有交通管制,我們將腳踏車停在巷子內,再走到大馬路上。

馬路上人漸漸多了,許多年輕小姐穿著一種比較薄、非正式的和服 – 浴衣 – 出來,爭奇鬥艷,我想對許多年輕日本女性來說,穿和服和浴衣的機會應該也不多吧!男士們的浴衣則顏色較素雅,通常是藍色條紋。我發現連許多老外都入境隨俗穿浴衣出來逛街呢!

 

祇園祭宵山 (12).JPG 

祇園祭宵山 (16).JPG   

四条通已經變成行人徒步區,天色變昏暗時,人潮不斷湧現,尤其要回家時更是寸步難行,連要「過馬路」到停放腳踏車的方向,都還要抓住人潮間的空隙才能過得去。當時真的覺得全京都和全世界的觀光客都跑到那裡去了。

只要看到山車或鉾車,我們就會停下來欣賞。當晚先看到「菊水鉾」和「放下鉾」,還看到一些山車。和白天看的的長刀鉾一樣,兩側掛滿了燈籠,鉾車裝飾得豪華無比,上面坐滿了樂手正在吹奏雜子(Gionbayashi),是傳統音樂,而且隨著吹奏,懸掛在車身旁的墜子會跟著上上下下移動。

祇園祭宵山 (15).JPG    

祇園祭宵山 (22).JPG 

夜晚天色昏暗,燈籠點亮之後,和白天有不同的風情。圍在山車和鉾車邊的觀光客則是不停照相,紛紛留下紀念。通常旁邊會有商家販賣紀念或祈福商品,而賣小吃、撈金魚等攤販更是不盡其數。

祇園祭宵山 (28).JPG    

祇園祭宵山 (29).JPG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只好拿出傘。接著買了一些小吃,站在窄窄的屋簷下吃。雖然後來雨停了,其實幾天在經都艷陽下行走,已經疲勞無比。

雖然知道有屏風祭和百年町家開放,但是不知道在哪裡,而且已經累得不想走了,便決定打道回府。

在路邊隨便買了晚餐,就回去休息了,因為隔天造上的重頭戲 — 山鉾巡行(やまほこじゅんこう)– 需要一大早去佔位置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本 京都 祇園祭宵山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