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2009(星期六) 

這一天的最後一站,也是京都的最後一站,是仁和寺,我們先坐46路到千本北大路,再換59路到仁和寺。

仁和寺以御室櫻聞名,是京都花期最晚的櫻花。第一次來京都時無法到訪,很遺憾。這一次七月前來,當然也無緣見到櫻花。

仁和寺是真言宗御室派的總本山,由宇多天皇創建於仁和4年(西元888年),宇多天皇退位後到此作住持,修行真言密宗。後來有許多皇室子孫亦到此修行,因此被稱為「御室御所」。仁和寺寺內擁有眾多古蹟,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下車之後,立刻就會看到雄偉的「二王門」,就矗立在馬路邊。我們買了參觀御殿的門票(¥500),入內參觀。

仁和寺 (1).JPG        

一入室內就是販賣部,「啊!源氏物語!」我有看到許多平安時代的長髮女子,因此,參觀完御殿之後,我敗了¥2,000買了一本2010的月曆,目前正掛在我的電腦旁呢!

仁和寺 (10).JPG

仁和寺 (77).JPG

 

白書院和宸殿圍繞著南庭,南庭是一座枯山水庭園,白砂石被掃成直線形狀。有許多人坐在白書院前,靜靜欣賞著庭園景緻。真希望將來我也能靜靜坐著,不用趕時間。沿著白書院走到黑書院,再到宸殿,再度面對南庭,宸殿前種了兩棵樹,一棵是「右近の橘」,另一棵是「左近の櫻」,不知道有何典故。

仁和寺 (11).JPG 

仁和寺 (24).JPG

仁和寺 (33).JPG  

 

仁和寺 (36).JPG 

走到宸殿的背面是北庭,有小小的池塘,樹叢間可見從前天皇的茶室「飛濤亭」和五重塔的屋頂。沿著迴廊走到靈明殿,可以眺望北庭。

仁和寺 (39).JPG    

仁和寺 (50).JPG 

白書院、黑書院和宸殿的拉門壁畫都非常美麗。白書院中間掛了一幅「壯觀」的匾額,壁畫是蒼勁的松和飛舞的鶴。

仁和寺 (14).JPG    

仁和寺 (16).JPG 

黑書院的畫看起來像是下垂的柳枝。

仁和寺 (29).JPG   

宸殿則畫滿了山水景致和古代人民生活的情況。

仁和寺 (43).JPG  

參觀完御殿,我們走過褪色的中門,一邊是枝葉繁茂的御室櫻,一邊是茶所,茶所後方矗立著五重塔。

仁和寺 (52).JPG     

仁和寺 (53).JPG 

仁和寺 (54).JPG 

這一座高約37公尺的五重塔,是由德川家光捐獻建造的。

仁和寺 (55).JPG    

中門正前方的金堂,供奉阿彌陀如來。

仁和寺 (59).JPG 

金堂旁邊有大紅色的鐘樓和「水掛不動尊」。水掛不動明王?看其他日本人拿水瓢舀水,澆在神像上,我們便照著做,「玩」的不亦樂乎。

仁和寺 (64).JPG    

仁和寺 (65).JPG 

御影堂孤獨的立在一邊,是左邊的最盡頭了。回頭時還經過觀音堂。

仁和寺 (68).JPG   

因為已經過了關門時間,二王門已經關閉,只好從東門走出去,到路邊等公車。從金閣寺經天龍寺到仁和寺的道路,古代稱為「鋪絹之路(きぬかけのみち,Kimukake no Michi)」,傳說是宇多天皇想在炎炎夏天欣賞雪景,便下令在衣笠山頭掛滿白絹。聽起來好像很風雅,天皇一個念頭,就得勞師動眾,做出雪景。這讓我想到多年前的一部電影:愛德華剪刀手。

歷史街道 鋪絹之路.JPG    

仁和寺 (7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本 京都 仁和寺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