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天文大事,就是台灣可看到日環食!但是位居南投,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已。沒關係,也蠻接近日全食了。
多年前看到有人分享日食針孔成像的文章,我就躍躍欲試。因此早早就以厚紙板戳好洞,準備用來觀測。
我準備了兩張洞洞板:一張寫著「20200621 日食」和「20200621 (我的名字)」。
我是用裁縫鑽子直接在紙上面戳洞,效果比較不好。因為洞不圓,而且破掉的紙會立在背面,讓成像不漂亮。若是用打洞器直接在紙上打洞,效果應該會比較好。但是我的打洞器太小,只能在紙張的邊邊打洞,根本無法使用。
我準備了一些道具:相機底片(沒錯,我還保留了一些底片)、打洞的紙板與湯勺。
這些東西全部放在拜拜桌上,而且很克難的只用手機拍照。
13:30,日食開始。我把東西搬到頂樓,準備開始觀察。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用好幾張底片疊再一起觀察太陽,日偏食「初虧」已經很明顯,但是我的針孔成像全部都還是圓形,不知道發生甚麼事?
後來才發現需要讓陽光直射穿過圓孔,才會成像。
因此,我又匆匆忙忙搬了好幾個道具,想辦法把紙板或湯勺架高或站立,終於看到穿過圓孔的光線,呈現偏食狀態。
一開始,湯杓的圓孔呈現下方缺角的狀態。
我不斷測試各種角度,終於,紙板的成像也開始出現缺角,是下方缺一塊。
湯杓的成像看得比較清楚,但是我必須一手握湯杓,另一手照相,因此照得不好。
隨著日食的程度越多,光點變成弦月的形狀愈明顯了。
16:14左右,接近日全環時(食既),天空變得昏暗,而且颳起強風。
我想到古代的天狗食日和天狗食月。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明亮的白天突然變得昏暗,尋常老百姓一定很害怕。
我在南投無法看到日環食(食甚),真可惜。
「生光」開始了,天色又漸漸變亮了。
我的光點缺角,跑到上方去了。為了能拍攝到光電的缺角,我一直在變換拜拜桌的位置和架子的方向。
而且此時光線較弱,因此拍起來效果不好,很模糊。
南投縣的日偏食大約在17:25復圓,但是我約在16:30就收攤了。
這天能身歷日偏食現象,真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