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開基伯公廟
美濃鎮福美路496巷6號旁
客家人稱土地公為「伯公」,是我最近才知道的「知識」。美濃人對伯公有著高度虔誠的信仰,因此,整個美濃鎮約有300多近400座伯公壇,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而開基伯公廟(Shrine of Kaiji Land Deity)是美濃鎮的第一座伯公廟,也是美濃人的信仰中心。
開基伯公廟於建於乾隆元年(1936年),後植榕樹,前置香案。
客家伯公廟沒有金身,只用石板做香位,祭壇後方有圓形隆起的結構稱為「化胎」。
乾隆元年(1736年)是美濃歷史的重要起始年代,居住在武洛庄(今屏東縣)的林豐出、林桂山兄弟,率領十六姓客家居民,遠至美濃平原一帶進行開發。
當時靈山一帶被列為禁地,因武洛庄右堆統領剿罪有功,獲得清廷特許而加以開發。開墾之初,即在靈山下設置開基伯公廟。
此地原為平埔族「Malang」社之所在,音譯為「瀰濃」。日治時期日本人思鄉,便改成以岐阜縣的「美濃地區」為名,故稱美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