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12/30/2012(日)
三地門工藝步道 http://www.maolin-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2419
在迷濛濃霧中,我們從地磨兒公園公園沿著大馬路往下走,來到三地門鄉公所。
鄉公所對面馬路牆上的石板,雕的都是原住民的生活情形。
走進三地門村,導遊Muli開始一一介紹其中具有特色的房子。
例如只有具頭目身分者,才可門周圍加有雕刻的門楣。而門口擺有石板片、石桌者也是。
因為巷子不寬,大家都擠在一起。我為了照相,因此走在隊伍最後面,就沒聽到一些解說。
許多房子都好有特色,都用石板加以裝飾,將屋主的藝術天份顯露無疑。相形之下,我突然覺得我家的水泥房屋真是單調。
走在三地村中,看到三種少見的植物:假酸漿、糖棉(唐棉)和棋盤腳。
假酸漿是排灣族人製作點心時常用到的包裹食材,排灣族語唸做「lhabulu」。排灣族的「Avay阿拜」就是以沾芋頭粉的小米加上豬肉,外面包裹假酸漿的葉片,再用月桃葉或五結芒的葉子包住,綁起來蒸煮的點心。很幸運的,我們隔天就吃到了「Avay阿拜」。
另一種用到假酸漿葉子的食物是「Chi-Na-Vu奇拿富」。
唐棉則是因為它很可愛。
對於身為南投人的我,海邊植物棋盤腳就很罕見了。可能對都市人也一樣,因此大家卯起來照相。
沿著地勢往下走到村莊盡頭,我看到「工藝步道」的牌子。因為沿途有經過工藝店,我不以為意。我的確看到地面的像水溝蓋的東西,上面有圖案。
回家上網一查,得知「民國91年,三地居民共同創作全長453米的工藝之道。……1212塊瑰麗的陶板是由部落裡的老人和小孩共同繪製。」啊?莫非就是被許多落葉蓋住、被我認為是水溝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