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寺
地址:彰化縣社頭鄉清水村清水岩路1號
上星期學校辦的師康活動決定到彰化縣社頭鄉清水岩寺健行。
清水岩寺?我立刻想到每次參加腳踏車活動的集合地點 – 清水岩露營區。只不過,我每次都是從八卦山隧道南下過去,從來沒有從田中方向過去。
因此,6/1下午跟在騎機車的同事後面,一路飛奔到清水岩露營區。
我門共有一輛機車和三輛汽車同時抵達,問題是:我們怎麼可能是第一批到達的人呢?
原來,集合地點是在清水岩寺,而非清水岩露營區。
抵達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清水岩寺原來也是歷史悠久的寺廟,清水岩與虎山岩、碧山岩合稱中部三大名岩。清水岩寺初建於清朝雍正六年(1728),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清水岩寺是我當天第一次造訪;我小時後常常去碧山岩的寺廟玩,雖然長大之後沒再踏入過,但是常常從高速公路上看到頗有規模的廟堂;而虎山岩呢?難道是台灣省政府所倚靠的虎山嗎?
我們很榮幸請到清水岩寺陳總幹事擔任導覽解說,陳總幹事博學多聞且妙語如珠,還將校長與自己融入許多解釋與典故之中,讓我們聽了都哈哈大笑。
清水岩寺廟埕的兩棵羅漢松已經有兩百多歲了,面對寺廟右邊那棵是雄株,正開著不起眼的雄花;左邊的那一棵是雌株,已經結毯果了。我一向認為幫植物命名的人非常有想像力,有時我很「用力」的聯想,都無法將大家形容的「這個」像「那個」拼在一起,例如「軟枝黃蟬的花苞」像「蟬」??可是羅漢松的毯果,真是太可愛了,活像一尊小沙彌,完全不需任何聯想。
雄羅漢松旁有一棵二葉松,是清水岩寺裡面最高的樹,長的高大蓊鬱。
在臺灣較常見的是五葉松,因此能看到這麼大的二葉松,還真希罕。
我記得幾年前曾經有人問過我臺灣哪裡可以看到二葉松,我當時想了想,回答說我不知道。
沒想到幾天後去台中,就在一家餐廳前方看到一株非常矮小的二葉松,立刻從地上撿了幾枝松針回來給她。
現在清水岩寺這一棵,足以和我在日本看到的一些蒼勁的二葉松互相較量了。
甘露泉與滴水清心石碑,不但是日據時代的台灣名泉之一,更與嘉慶君遊臺灣的傳說有關。
日據時代的台灣有三大名泉,分別是北部陽明山的長壽泉、東部知本的美人泉和中部清水岩的甘露泉。能名列三大名泉之一,水質應該是甘甜潤喉。
水質甘甜的甘露泉在寺廟前院,傳說清朝嘉慶君逃難至此處古道時,口渴難耐,發現路邊山壁滴水不斷,他以雙手捧接一喝,覺得水質甘甜清涼,便賜了「滴水清心」四個字。這也是清水岩寺廟上方匾額的「岩」字上多了一點的由來。
而甘露泉兩旁各設了一個小水井,分別是外圓內方和外方內圓的造型,其中外圓內方的「唯吾知足」……應該是模仿自日本京都龍安寺那一個有名的淨手泉……,有一點失望。
走近寺廟,陳總幹事從寺廟建築的「拼場」介紹起。寺廟建築以中軸線為界,左右兩邊設計施工的匠師為了互別苗頭,右邊刻一朵花,左邊就要刻三朵;右邊窗櫺有六隻蝙蝠(六六大順),左邊就要有十隻(十全十美)等等。互相較勁的結果,當然是讓廟堂建築更豐富,也讓廟宇的傳說增添了趣味。
面向廟門口的右邊為龍門,所以右側牆上有龍浮雕,左邊為虎門,所以就是老虎浮雕。進入廟中通常不走中間的正門。而廟裡的老虎浮雕,一定要瘦到見骨的故事,也是我第一次聽說,非常有趣。
走進小巧精緻的寺廟,我們從門神、中庭、奠基石和拱門蝙蝠雕刻開始一一細看。門神當然是「風調雨順」,拱門上雕刻的三隻蝙蝠,傳達了「知福、惜福、造福」的精神。
清水岩寺正殿中央供奉三寶佛,即釋迦佛(聖名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藥師琉璃光佛)和彌陀佛(阿彌陀佛之簡稱)。兩旁分別供奉清水祖師和註生娘娘。
接著我們走到「生態教育館」參觀昆蟲標本。這裡展示了眾多珍貴的蝴蝶和昆蟲標本,有一位國中退休老師來幫我們解說導覽。
對於大自然賦予昆蟲如此耀眼的外貌,讓我驚嘆。最吸睛的當然是寶藍色的「珠帶摩爾佛蝶」和「光明玉帶摩爾佛蝶」,這麼亮麗特別的色彩,真是人間少有。
其實,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皇娥的幼蟲」和「葉脩」。
會知道葉脩,是因為曾將接過介紹這種昆蟲的email,當時對這種「像葉子的蟲」留下特別的印象。
皇娥的幼蟲則是第一次看到,牠們竟然如此巨大,而且真的很像塑膠製的玩具,好好玩喔!
結束了解說導覽之後,為自由活動健行時間。天氣實在太熱了,蚊子又多,我決定放棄。
這一天不但參觀了精緻的寺廟,了解了寺廟建築和傳說軼聞,還看到了珍貴的標本,真是收穫豐盛的下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