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 (Kenya)位於東非,是一個橫跨赤道的國家,南北季節相反。東臨印度洋(Indian Ocean),東臨索馬利亞(Somalia),北邊為衣索比亞(Ethiopia)和蘇丹(Sudan),西有烏干達(Uganda),南方與坦尚尼亞(Tanzania)相接。

海岸線長536公里,大部為高原山地,大多數的地區海拔約在1,500公尺到2,500公尺。

clip_image002[4]

clip_image002[6]

肯亞以非洲第二高峰 - 肯亞山(高度5,199公尺) - 為中心,有一條世界最大的東非大地塹帶向西南延伸。肯亞山和非洲第一高峰 -吉利馬扎羅山,有距離赤道最近的冰河,提供豐沛水源,也使氣候更溫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肯亞全天年溫度都很舒適,肯亞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

無邊的草原、熱帶樹林、終年積雪的肯亞山、死火山、溫泉、沙漠、陽光與海灘,全都出現在肯亞這個國度中。

肯亞被稱為人類的搖籃,有好幾具距今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遺骸被發現。肯亞也被視為非洲民族的大熔爐,許許多多的非洲部族過去都曾遷移肯亞。

早在西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已來到Monbasa。七世紀時阿拉伯人開始在海岸的Lamu附近定居,而有了奴隸買賣制度,之後印度的貿易也到達此地。19世紀阿拉伯的勢力不敵英國,1920年肯亞成了英國領土(奴隸制度結束),直至1963年12月12日終於脫離英國而獨立,當時的領袖JomoKenyatta成為第一任總統,人民尊他為獨立之父,一直至今肯亞的政體都為總統內閣制。

國家全名:肯亞共和國Republic of Kenya。

國旗 

底色是黑,紅,綠三色,中間還放了個盾和一雙矛。據說這是象徵 『black liberation』,黑人爭取獨立自由,由歐系白人國家被解放出來的代表色。

clip_image002

面積:

582,6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的16倍大),含10,400平方公里的內陸河流、13,600平方公里為內陸湖。

首都

奈洛比(Nairobi),Nairobi在馬賽語是「冰涼的水Cold Water」的意思,距肯亞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市蒙巴薩(Mombasa)約480公里。因治安太壞,又被譏為 NaiRobbery ─搶匪城,也是第一大城。位於南半球,地處高原,因此為早晚溫差大的氣候,平均最高溫約攝氏25度,最低溫約攝氏12度,年均溫20度。

人口:約2,700萬,絕大多數為非洲人,只有少數的亞洲人(約八萬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各約四萬人。

族群 

主要原住民共有4個種族-班圖系(Bantu)、尼羅系(Nilotic)、哈姆系(Hamitic)、及尼羅哈姆系(Nilohamitic)等,由此四大族系分出52個部族。班圖系佔肯亞人的大半,其中有奇庫育族(Kikuyu)、泰塔族、美魯族等;奧魯族屬於尼羅系;而索馬利族、嘉拉族則屬於哈姆系;至於馬賽(Masai)族和多烏卡那(Tulcana)族則屬於尼羅系和哈姆系混血的尼羅哈姆系。各部族的性格迥異,且各部族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對抗意識。

族群分布

Kikuyu 23%,Luhya 14%,Luo 13%,Kalenjin 11%,Kamba 10%,Kisii 6%,Meru 5%,Maasai 1.8%,Turkana 1.5%,Embu 1.2%,其他黑人部族 (including Somali, Taita, Swahili, Samburu, Pokomo, Giriama, Rabai, Duruma, Chonyi, Digo, Kauma, Orma, Oromo Wasanye, Wanyoyaya, Borana, Rendille, El Moran, Malakote, Teso, Gabra, Ndorobo)15%,非黑人(包括白人,印度裔)1%。印度裔的肯亞人多是興建鐵路時所引進印度苦力的後裔,掌控當地許多商業資源。

clip_image003

 

語言:英文及奇史瓦希利語 (kiSwahili)。

宗教:全國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歷史 

肯亞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曾出土約一百六十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

七世紀時,東南沿海地帶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十六世紀,葡萄牙殖民者佔領了沿海地帶。

1890年,英、德兩國瓜分東非,肯亞被劃歸英國,英政府宣佈肯亞為其東非保護地,後改為殖民地。

1963年5月,舉行大選,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獲勝。

1963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

1963年12月12日,宣佈獨立。

1964年12月12日,肯亞共和國成立。

地理 

地形共分五大地理區:

一、位於西南邊境平坦高原上的維多利亞湖盆區。

二、中部大裂谷及其高原區域。

三、位於高原區北部和東北部一代的區域。

四、包含大裂谷南部與馬加迪湖一帶的乾旱和半乾旱區。

五、以印度洋沿岸延伸四百公里左右的海岸平原區。

海岸線長536公里,大部為高原山地。多海拔2,000─3,000公尺的山地。東部沿海為平原地帶,海拔從500公尺降到沿海的100公尺以下。其餘大部分為平均海拔1,500公尺的高原。中部為尼卡高原,海拔500-700公尺,地表平坦,兀立著殘丘、孤峰。西部是東非大裂谷東支,東非大裂谷東支縱切高原南北,將高地分成東、西兩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公尺,寬50-100公里,分佈著深淺不等的湖泊,並屹立著許多火山。

北部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亞山海拔5,199公尺,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頂終年積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公尺,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徑達15公里)而馳名。

河流、湖泊眾多,最大的河流為塔納河、加拉納河。赤道橫貫中部,以北半沙漠氣候佔優勢,多間歇性河流;以南主要屬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溫和,低地濕熱,3,500公尺以上山地有時降雪。

 

行政區劃 

肯亞共有七個行省,加一個奈洛比特區,七個省的名稱如下:Central,Coast,Eastern,North Eastern,Nyanza,Rift Valley,和Western。 

 

國家公園與國家保護區 

肯亞是一個積極參與自然保育運動的國家,目前有14座國家公園,24座國家保護區。總面積43,615平方公里,源起於1947年設立的第一座國家公園 - 奈洛比國家公園及第一座國家保護區 - 安波西里國家保護區(現為國家公園)。

 

經濟:以農業(主要為花卉、咖啡、茶葉等)以及觀光為主,觀光收入佔外匯收入的1/3。 

 

貨幣:肯亞席林(Kenya Schilling,Ksh)。可以帶美金、歐元、英磅等到當地換錢。

風俗習慣 

肯亞許多民族的傳統社會結構中,仍盛行著一夫多妻的舊習,並以牲畜作聘禮,各妻室獨居;而且多多少少存在著年齡等級制度,男女均行割禮。尼羅特各族的男女在行成年禮時,也還保存著摘除下門牙的習俗。

生活提示

1. 電壓:220~240V。

2. 時差:比台灣慢5小時(GMT+3)。

3. 電話:打進肯亞電話的國碼是254 (電話卡在奈洛比購買,有KES 200/500/1000三種)。

4. 預防針施打:出發前10天以上必須先施打黃熱病疫苗(有效期十年)。打完預防針之後,醫院會給一本黃皮書,上面記錄所打的疫苗時間還有有效期。這本黃皮書要跟護照放一起,方便過海關的時候檢查。出發前一個星期開始服用抗瘧疾藥,每週一次,直到回國後的四周為止,以確保沒有得到瘧疾。

氣候

境內受東南信風與東北信風的影響,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西南部高原區除大裂谷谷底地區乾熱外,都屬亞熱帶森林氣候。氣候溫和,各月平均溫度都在14-19℃之間,年降雨量750-1,000毫米。東部沿海平原區炎熱濕潤,年平均溫度24℃,年均降雨量5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北部和東半部半沙漠區,氣候乾熱少雨,年降水量250-500毫米。 3-6月為長雨季,10-12月為短雨季,其餘月份為旱季。

簽證:肯亞採落地簽,簽證費USD25。可停留3個月。

飲食

肯尼亞自然物產豐富,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出產眾多的新鮮蔬菜,而沿海地區則有豐富的熱帶水果,以及新鮮的海鮮。Nyama Choma(納亞瑪-楚瑪)是肯尼亞最出名的菜餚之一,簡單的字義就是「烤肉」。混合的綠色蔬菜,(被稱為Sukuma Wiki蘇庫瑪-威克)與Nyama Choma(納亞瑪-楚瑪)配餐。肯尼亞非常受歡迎的主食是Ugali(烏伽黎),這是一種稠密的玉米糊。

陸上交通

巴士通常比火車快又便宜,如果你想欣賞風景應該選擇在白天行駛的巴士,而非多在夜間行駛的火車;Akamba巴士公司是當地擁有最周全的行車網。

小巴士(Matatu)是一種9人座的休旅車,但肯亞人將其改造成近20人座,所以非常的擁擠 。小巴士雖惡名昭彰,但許多遊客仍選擇搭乘它,多半是因別無選擇;小巴士的收費固定,只要載滿乘客就出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1. Lake Turkana National Parks

2. Mount Kenya National Park/Natural Forest

3. Lamu Old Town

4. Sacred Mijikenda Kaya Forests

閱讀更多資料

http://news.bbc.co.uk/2/hi/africa/country_profiles/1024563.s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ny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