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尼羅河定期氾濫,河水退去後留下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埃及古文明。從前尼羅河氾濫時,每年有半年的]時間無法耕作。史學家猜測法老王即利用此時徵調百姓,興建金字塔。

因為每年氾濫日期不定、水位高低也不同,造成很大的困擾。水位高時,所有作物都被沖掉;水位低時,會因乾旱而造成飢荒。隨著人口增加,控制氾濫災情與穩定的提供農業用水愈見急迫,歷代君主都想整治尼羅河,卻不得其法。據說11世紀時即有人提出在亞斯文建水壩,以控制尼羅河的氾濫。

英國人佔領埃及時,於1899~1902年建了亞斯文低壩(Aswan Low Dam,Old Aswan Dam),以便調節洪災並支持尼羅河下游的人口成長所需。但是因設計不當,水壩兩次加高高度,還曾經差一點潰堤,因而有興建高壩的想法。

IMG_1582

1956年納賽爾總統(Gamal Abdel Nasser)在蘇聯貸款及技術協助下,從1960起以10年的時間興建了全世界最大的水壩 — 亞斯文高壩(Aswan High Dam)。此後不但解決了氾濫問題,也提供農業灌溉用水,而強大的水力發電系統,也讓埃及迅速走向現代化,對埃及的經濟與文化有很大的影響。

亞斯文高壩長3,830公尺,底部寬 980公尺,上方半月形寬40公尺,高111 公尺。壩體蓄積的大量河水造成水位上升,形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湖 — 納賽爾湖(Lake Nasser)。Lake Nasser長約550公里,最寬處約35公里。

Temple of Nefertari (20)

Temple of Ramesses (1)

雖然尼羅河水氾濫問題解決了,不過無洪災使土壤鹽分提高、連續耕作讓土壤肥力降低,病蟲害問題等等也隨之發生。不僅如此,納賽爾湖邊的許多努比亞村莊和神廟,如阿布辛貝神廟(Abu Simbel Temples)、菲萊神廟(Temple of Philae)、Kalabsha神廟和Amada神廟等14座神廟,都淹沒水中。

為了搶救神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召募資金,並邀請數十國專家學者前往神廟勘查,研討出三個方案來拯救神廟:

一、建造一個巨大的透明圓蓋,將神廟封住,將神廟保存於原址;

二、以水泥打造的箱子,將神廟封住,再連同後面山壁一起切下,以起重機將神廟吊往高處;

三、將神廟切成二十公噸左右的石塊,全部聚集且搬運至新址後,再重新建立。

評估金錢與整體環境之後,最後採用第三個方案。以阿布辛貝神廟為例,神廟被切成二千多塊、10~40公噸左右的石塊,向上方移動約65公尺,再於新址建一座人工假山,將石塊搬到假山處拼湊組裝。花了四年的時間後,阿布辛貝神廟就在1968年九月再度重生。

位於亞斯文的努比亞博物館(Nubia Museum)內,就有許多當時搶救神廟的照片。其中有一個模型秀出了阿布辛貝神廟搬遷前後的位置差異。

Nubia Museum (58)

因為相框的玻璃會反光,我一直變換位置想拍到反光最少的角度,但是拍出來的效果不佳。

Nubia Museum (25)

Nubia Museum (23)

Nubia Museum (54)

Nubia Museum (55)

Nubia Museum (56)

Nubia Museum (53)

Nubia Museum (57)

Nubia Museum (52)

看著照片,我訝於工程之浩大,也感謝這些人所做的努力。當我拜訪兩座阿布辛貝神廟與菲萊神廟時,我真的看不出切割的痕跡。參觀其他神廟時,有時會注意到有人正在修復浮雕與壁畫,因為可以看到草稿線畫在上面。可見UNESCO真的非常用心。

也聽說亞斯文低壩(Aswan Low Dam)完成之後,菲萊神廟的下半部在每年的洪水氾濫期會淹沒在水中。觀光客參觀的方式是坐著船,划行在石柱之間,然後低頭從清澈的湖水中「欣賞」古蹟。哇!好特別的方式,那些經歷過的人一定終生難忘。

 

Nubia Museum (51)

Nubia Museum (49)

Nubia Museum (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